- 多元資產平台聯席總監
- 新加坡
Skip to main content
- 基金中心
- 投資見解
- 關於我們
本刊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其他團隊可能觀點各異,或會作出不同的投資決策。閣下投資的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初始投資時的水平。本刊所載第三方數據被視為可靠,惟概不保證其準確性。
世界似乎日漸適應新冠疫情,惟觀乎地緣政治動盪、能源價格飆升、通脹屢創新高,以至貨幣政策迅速收緊,新一輪緊張局勢已經湧現。
在2022年亞太投資論壇上,多元資產策略師Nick Samouilhan定調「遊戲規則正在改變」的前提,意味著「我們須耗時甚久,應對一些過去毋須考慮的問題」;我們據此探討能源挑戰與廣泛地緣政局及經濟環境之間的關係。
具體而言,Nick邀請講者為投資者剖析三大矛盾角力局面:
商品投資組合經理David Chang指出,以下三種情況對商品構成短期風險。
首先,中國為環球最大商品消費國,其經濟復甦放緩,已令商品需求減弱,而復甦放緩主要與疫情反覆(導致設施長期關閉)及樓市降溫影響有關。其次,歐洲決定不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迫使工業最終用戶削減業務活動。最後,隨著美國經濟活動放緩,聯儲局加息正抑制商品需求。
與此相對,商品業長線前景似乎更顯強勁,尤以金屬為甚。現時商品價格低迷,並無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且庫存處於過去半世紀以來的低位。此外,儘管商品需求放緩,亦未有演變成供應過剩。今時今日的生產商更為自律,不再為回饋股東資本而追求高增長,而是更加關注過度消耗及碳足跡等問題。
長遠來看,環球經濟的減碳需求利好商品生產商。能源轉型所需的大部分技術,無論是風力渦輪機、新電網或電動車,均相當依賴金屬供應,例如銅需求現時便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
為應對疫情封鎖措施及地緣政局緊張,供應鏈正以地區為基礎重新規劃,是為另一項利好因素。製造商由新的生產商供應物料,其生產效率通常較低,且成本較高。此外,構建這些供應鏈亦須耗用大量商品,應會推動價格上漲。
鑑於商品目前年收益率逾10%,今年對投資者而言或為入市良機。如David所言:「目前收益率吸引,或足以彌補涉足此資產類別所承受的潛在短期風險,如投資經過精挑細選則尤甚。」
投資不足、減碳及供應鏈區域化因素,為商品創造有利環境。
能源業在減碳方面付出的努力,有助加快淨零排放的進程。尤其是公用事業,當中不少企業正積極尋求低碳能源。鑑於天然氣價格處於歷史高位,電力供應商亦須考慮民眾的負擔能力,在減少碳足跡與照顧弱勢客戶之間權衡輕重。
環境、社會及管治分析師Jennifer Rynne表示,社會考慮因素對公用事業公司來說遠較以往重要。此外,各地政府出手干預,以期穩定電力市場,部分國家更對公用事業公司徵收暴利稅,藉此提供能源補貼。上述措施不但為電力行業增添不明朗因素,同時亦使公用事業公司更容易受到進一步政策變動的影響。
Jennifer認為,各地政府必須謹慎行事:既要公用事業公司在能源轉型上更進一步,同時在短線而言亦須「燈火長明」,確保家庭、企業及行業正常運作。天然氣價格高企亦促使發電商回歸煤炭,令業界過去十多年的積極氣候行動走倒頭路。
隨著可再生能源日益普及,環球對天然氣的依賴勢將減少,日後要兼顧環境與社會因素或更趨容易。與此同時,美國增加液化天然氣出口,某程度上應有助減輕定價壓力。Jennifer認為,針對當前環境、社會及管治難題的長遠方案,須滿足能源「三低」目標,即低成本、低碳及低衝突。在找到這樣的解決方案之前,各地政府、企業及投資者均要平衡相關的環境與社會挑戰。
能源三低目標:低成本、低碳、低衝突。
投資組合經理Alan Hsu認為,可再生能源供應不但對低碳經濟轉型至關重要,同時亦為各國提供機會,減少依賴進口能源(尤其是石油及天然氣)。
從太陽能板到生物燃料及智能電網基建,不少推動現今能源轉型的嶄新科技設施均可在本土組裝或部署。面對氣候變化及能源安全的憂慮迅速升溫,環球各國政府均鼓勵企業加入積極應對相關問題的行列。舉例說,美國最近便通過《2022年降通脹法案》(又稱「氣候法案」),為電動車及氫能等多個行業的本土企業提供稅務抵免。
雖然摒棄化石燃料有助減少對油氣生產國的依賴,但採用潔淨能源亦帶來新挑戰。值得注意的是,建設有關新科技設施所需的金屬,有很大部分是從俄羅斯或烏克蘭開採而來。目前,銅、鋁、白金及鈀的庫存均遠低於五年水平。因此,投資者務須密切關注相關庫存在中短期內的變動情況。
長遠而看,投資於推動未來減碳進程的物料及科技,應有助制定成功的投資策略。Alan斷言,環球對這類基建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距離達成目標仍相去甚遠。他續稱:「個別企業未獲市場看重,這類企業建立最佳的技術或產品陣容,擁有強大競爭優勢及穩健財政實力,並有望把握供求失衡所帶來的機遇,我認為長遠應會表現出色。」
能源轉型即能源安全。
參考網站連結
相關投資見解
參考網站連結
相關投資見解
重要披露
在未有威靈頓投資管理明確書面批准的情況下,概不可複製或轉載本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並非任何人士要約或邀請認購威靈頓投資管理(盧森堡)SICAV基金III系列的股份。本文件所載資料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亦非買賣任何股份之推介。基金投資不一定適合所有投資者。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可予更改而不作另行通知。投資者於作出投資決定前,務請細閱基金及子基金的產品資料概要、基金招股章程及香港說明文件,以了解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其他有關文件包括年度及半年度財務報告。
© 2024 Morningstar, Inc。版權所有。本刊所載資訊:(1) 為晨星(Morningstar)專有;(2) 不得複製或分發;及(3) 概不保證屬準確、完整或及時。晨星及其內容提供者概不就使用相關資訊所引致的任何損害或損失負責。基金的Morningstar綜合星號評級(Overall Morningstar Rating)乃基於經風險調整回報,按三年、五年及十年(倘適用)評級的加權平均得出。過去業績並非將來表現的保證。
由威靈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投資涉及風險。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件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